您的位置:首页 > 调查 >

硅片赛道内卷,光伏新秀能否抵御周期"魔力"?-最新

来源: KE科日光伏网 时间: 2023-01-06 09:50:00

“资本催熟”的戏码似乎在光伏产业重新上演。

2022年11月29日,高景太阳能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意味着这家实际运营仅2年的光伏硅片企业,正式启动IPO进程。

作为光伏市场的后起之秀,高景太阳能规划产能达80GW,仅次于隆基绿能和TC中环,被业内视为有望改写硅片市场“双雄”格局的实力大玩家。


(资料图)

除了成长速度令人咋舌,其背后还站着庞大的资本团队——珠海华发集团、IDG资本、中国人寿、中金资本、华美资本等明星机构,还有爱旭股份、新特能源、美的资本等产业资本,蔚为壮观。

高景太阳能获得各路资本的青睐并不令人意外。自“碳中和”概念横空出世后,光伏产业利好政策频发,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绞尽脑汁,VC、PE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也毫不吝啬。

硅片作为主产业链中毛利率较高的环节,吸引了大批新势力加码布局,包括上机数控、双良节能、京运通等,众多“一体化”企业也通过扩产巩固城池。

但在不断迭代更新的光伏产业,新老玩家们大肆扩张势必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硝烟之下,价格战与行业洗牌或将加速到来。

资本光环

“过去十年,如果有一个行业的造富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行业吸引资本的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产业激发地方政府的追逐热情超过房地产,一定还是光伏。”2012年,《中国企业家杂志》曾为光伏产业做出如上总结。

时隔十年,这段评价仍适用于高速狂奔的光伏产业。而高景太阳能的“造富神话”也离不开政策、地方政府、资本这几个因素的同频共振。

将时间拨回至2020年10月29日,时任晶科能源首席运营官的徐志群宣布辞职。2008年从海润光伏跳槽至晶科能源后,徐志群历任晶科多个重要岗位。晶科能源CEO陈康平曾评价其:“在晶科能源任职的10多年中,徐先生为公司的垂直一体化与高效运作做出巨大贡献。”

在COO的岗位上不足两年,徐志群便选择在晶科“回A”前夕离职,令人颇感意外。

但留给业内错愕的时间并不多。仅隔一个多月,即同年12月8日,徐志群便加入了高景太阳能,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

同一时间,由徐志群控制的珠海珠联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珠海天雁投资有限公司相继入股,高晶太阳能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增加至1亿元。

工商资料显示,高晶太阳能成立于2019年7月。徐志群的跳槽将这家原本籍籍无名的公司带进大众视野,但真正让公司声名鹊起的是紧随其后的百亿级投资。

徐志群正式入股的两天后,在2020澳珠企业家峰会开幕式上,珠海市国资委与高景太阳能共同签署了总投资约170亿元的光伏新能源项目投资落地合作协议,协议涉及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

要知道,在2020年底,行业龙头隆基绿能的硅片产能为85GW,可见其扩产力度之大。

大手笔投资和快速的产业落地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和IDG资本的支持。

珠海方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渴望非常强烈。珠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珠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把握新能源产业爆发窗口,聚焦动力电池、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新能源的目标产值超2000亿元。

为引入新能源企业,2020年6月,珠海龙头国企华发集团曾与IDG资本组成财团,参与中环混改。IDG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成绩“斐然”,早年曾入股电池制造商爱旭股份的前身,并在爱旭借壳上市后获得丰厚收益。古瑞瓦特、钧石能源背后均有其“资本魅影”。

后续的故事众所周知,中环最终花落TCL。错失中环的6个月后,华发集团与IDG再度联手,挖走徐志群,并倾力打造了高晶太阳能。

据天眼查APP,高晶太阳能于2022年11月完成股改。

在启动上市辅导前,公司已完成4轮融资,投资团队包括辅导机构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资本、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中美绿色基金等,还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爱旭股份和新特能源,最新估值达200亿元。

飞速奔跑

在华发集团与IDG资本的合力托举下,高景太阳能的产能落地跑出“加速度”。

珠海金湾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签约后,39天后一期项目就举行开工仪式,140天生产出第一张大尺寸硅片,540天后达成二期30GW满产。

单晶拉棒过程中用电量较大,高景太阳能兵分几路,考察硅材料投资环境,最终选择硅料产出丰富且电价较低的青海地区,在西宁建设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总投资180亿元。

2021年6月,一期15GW硅棒项目顺利试产,用时仅93天;2022年6月,二期15GW硅棒和硅片项目同步建成达产,预计三期20GW硅棒项目将于2023年满产。

2022年11月6日,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开工仪式在珠海市金湾区举行,较原计划也提前了半年。

按照规划,高景还将投资220亿元,在四川宜宾建设年产50GW直拉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项目,分三期建设。据悉,该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12月完成投产,2023年5月满产;二期计划于2023年开工,2024年满产。

项目建成后,高景太阳能硅片总产能将达到80GW,成为仅次于隆基绿能和中环TCL的硅片头部企业之一。

建设速度不断刷新行业记录的同时,高晶太阳能也频繁出手锁定硅料供应。

2021年3月,高景太阳能先后与新特能源、大全能源签署多晶硅采购长单合同。前者采购规模为15.24万吨,合同期限2021年7月至2025年末;后者采购数量4.59万吨,有效期为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

此后硅料价格持续上探,2022年6月,高景太阳能再度与通威签约,2022年至2026年向后者采购21.61万吨多晶硅。

公司在手硅料长单规模达41.44万吨,按照业内给出的数据,万吨硅料对应约3.7GW硅片粗略推演,至少可以满足生产约153GW硅片所需。

快速扩产的不止高景太阳能。

硅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晶科、晶澳、天合等垂直一体化组件企业,通常使用自己生产的硅片;另一类是隆基、中环、上机数控等企业,满足一体化厂商硅片缺口和其他电池厂的硅片需求。

过去两年内,硅片环节的盈利能力仅次于硅料。行业高景气度叠加210大尺寸硅片产能迭代的机遇期,龙头持续攻城略地、垂直一体化趋势和新势力企业的加入,使硅片成为扩产最汹涌环节。

隆基绿能、TCL中环2022年末的硅片产能目标分别为150GW、140GW。此外,晶科能源、协鑫科技、双良节能均计划有50GW产能在去年末落地。

据PVinfolink统计,2022年初硅片环节产能为367GW,年底将达到536GW,2023年底将达到731GW。

需求方面,中信证券、开源证券等多家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或为350GW。但从二者数据对比来看,硅片环节已出现结构性过剩。

成本为王?

纵观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由于资本开支、建设周期和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上游的硅料、硅片、电池片和下游的组件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波动性。

2021年以来,硅片企业的快速扩张,使市场重现“拥硅为王”,两年时间里,硅料价格从8万元/吨蹿升至最高33万元/吨。

不过,从2022年12月份开始,硅料价格断崖式下跌。据硅业分会1月4日消息,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已来到17.62万元/吨。

硅片环节则提前一步开启“价格战”。去年10月末起,TCL中环和隆基绿能连续下调硅片报价。降幅从最初的4%左右一路扩大至20%以上。硅片环节的盈利能力承压。

在12月下旬的周报中,硅业分会直言“拉晶环节迫近成本线,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仍可维持薄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

据隆众资讯调研,进入12月,订单签订进入博弈期,二三线硅片厂进入半停产与停产状态,非头部的一体化组件厂大幅度降低开工率。

据硅业分会1月5日发布数据,硅片价格继续下跌。M10单晶硅片(182mm /150μm)价格区间在3.6-3.8元/片,成交均价降至3.74元/片,周环比跌幅17.4%;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价格区间在4.7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4.9元/片,周环比跌幅25.3%。

“硅片价跌量升将成为未来趋势。”新能源产业观察人士谢宗博对财经网表示,在硅料价格上涨初期,由于存货及订单锁定,硅片环节成为产业链的受益者,但随着时间推移硅料一路上扬,时间差红利逐渐消失,硅片的毛利率随之走低。在未来硅料降价的大预期下,硅片环节由于产能过剩、出货不畅、库存较大等因素,成为产业链竞价下跌的突破口。

谈及近期硅片率先降价的情况,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向财经网表示,这表明已出现了明显硅片加工产能过剩问题。本轮降价自然也会影响到光伏硅片格局,产能和市场会逐步向硅料生产与硅片加工一体化企业集中。”

在他看来,产业链降价尚未见底。“在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之下,一些新建产能还会陆续形成,后续价格走势将会出现持续走低趋势,直到价格逼近单一硅片加工企业成本线附近而迫使部分产能退出市场时才会有望止跌。”

眼下来看,硅片环节进入“微利”周期或已成定局,成本控制和产品迭代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正如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所判断的,“未来光伏企业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或产能比拼,更多在于系统性能力,拼的是成本、质量、技术和综合效率,成本略高就会被市场淘汰。”

尽管硅料、硅片步入价格下行周期,但业内人士仍持乐观态度。

谢宗博指出,硅片高端产能水平仍然较低,硅片行业在未来将迎来一批低端产能的淘汰,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此外,经济性的提升将驱动下游装机需求迎来快速增长,硅片的未来需求向好,其盈利能力也有望随着硅片需求的增加迎来改善。

柏文喜则认为,随着硅料、硅片、组件相继降价,利润有望流向行业价值链的投资与运营环节,这样对于平衡产业链价值分布与促进行业平稳、均衡发展是利好的。

标签: 晶科能源 华发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