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未来能源发展,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了契机-世界观察
俄乌冲突加剧了人们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马来西亚也开始重新审视其长期作为韧性能源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在未来几十年里,该国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开辟低碳发展之路。
马来西亚的财政收入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因此该国在实现能源转型过程中风险较大。据估计,国有企业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今年预计向政府缴纳红利500亿令吉(折合为111.6亿美元)。
(资料图)
但是,随着全球加快推动净零排放,作为政府主要财源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这也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了契机。
相比现有燃煤或燃气电厂,新可再生能源的运营成本通常更低,但其储存和运输问题成为一大障碍。
作为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氢,应运而生。可再生能源可转化为氢气,以压缩或液化的形式储存、运输,最终转化为电能,用以驱动内燃机,而这两种形式均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目前,对钢铁制造商、化工厂、重型汽车、航运公司和水泥生产商等化石燃料密集型产业来说,氢为其提供了新的能源来源,这为马来西亚实现脱碳创造了机会。
由于生产方式不同,目前氢气主要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灰氢是天然气或甲烷在“蒸汽重整”过程中产生的,伴随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蓝氢是基于蒸汽重整原理,利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而获取的。因此,人们常将蓝氢视为碳中性能源。但是,或许称其为低碳能源会更准确,因为制氢过程中所产生的碳,仍有10%到20%无法捕获。
绿氢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利用水电解过程而制取的氢。尽管当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比重很小,95%以上的氢都是由化石燃料制成,但从环保角度来看,这显然是最理想的氢形式。
绿氢有望在混合燃料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因而,全球石油巨头已开始大规模投资开发绿氢燃料。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以推动其从印度到加拿大的氢能发展,并致力于实现向整个亚洲出口氢能的目标。例如,新加坡首个氢反应电厂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建成,其为该国提供的电力有望达到2020年高峰电力需求的9%。
此外,该国国家能源公司(Tenaga Nasional Bhd)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展开合作,对氢、碳捕获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在2035年前创造至少100亿令吉的商业价值。
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Sarawak,下简称为砂州)水电和天然气资源丰富,这对想要开展大规模氢项目的公司来说格外具有吸引力。
2019年,砂州在古晋引进了东南亚第一辆氢动力巴士,并建成了一座中等规模的制氢工厂,效果十分显著。
此后,该州加大对氢能源的开发力度。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是H2biscus绿色氢/氨项目,该项目将由韩国三星工程公司(Samsung Engineering)、乐天化学公司(Lotte Chemical)、浦项制铁公司(Posco)以及沙捞越经济发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SEDC能源公司共同开发并于2022年1月达成协议。该工厂将把水电和天然气分别转化为绿氢/甲醇和蓝氢,将氢转化为氨,最后将氢、氨原料出口至韩国。
该项目有望为该州带来收益,利用水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此外,气候变化导致干旱洪水等灾害频发,对世界各地的水力发电造成了严重破坏,而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保护水电资源。
更重要的是,沙捞越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收入较低但资源丰富的州、省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法,即着力于未来能源发展。
马来西亚由化石燃料驱动的经济模式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阵痛,但氢能源的崛起表明,企业有机会从未来新能源发展中受益。